—— 记新华粤集团2024年度科研能手 张衡臣 先进事迹

2021年6月,张衡臣博士怀抱着对未来的期许加入新华粤。入职初期,他便投身项目研发工作,专注于光学电子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。自入职以来,他始终紧跟集团战略导向,敏锐捕捉科技前沿动态,坚守初心,深耕新材料研发一线。凭借不懈的努力,他从一名青涩的技术新手蜕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带头人,现任特聚公司研发项目经理一职。
坚守岗位,为企业转型添砖加瓦
张衡臣同志认为,若想快速成长,就必须勇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,在技术与工艺层面精益求精。无论身处何种岗位,坚守职责都是最基本的准则,而干好手头的工作,则是一名技术人员的本分。从事研发工作,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,更要时刻保持旺盛的创造力。
近年来,他主要致力于双环戊二烯下游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研究。在项目探索阶段,他丝毫不敢懈怠,坚持每日学习,密切关注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。他始终保持认真努力、戒骄戒躁的态度,带领团队扎根研发一线,在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后,成功将产品的合成从小试阶段推广到中试阶段。
2024年,茂名遭遇特大暴雨水灾,他不顾个人安危,毅然涉水抢救重要的仪器设备。他不知疲倦地奋战在一线,尽管满身湿透,眼神却依旧坚毅果敢。最终,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所有仪器设备都完好无损。
攻坚克难,勇攀科技高峰
鉴于环烯烃聚合物在国内可参考的成熟经验和文献极为匮乏,因此,张衡臣和团队坚持走原创之路。除了在上班期间进行实验探索与验证,下班后他们继续加班加点研读文献,及时反思和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与问题。
他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双环戊二烯系的环烯烃聚合物用单体,为后期项目的延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从实验室最初的小试合成,到如今成功实现放大到数十公斤的合成规模。他们在仅依托实验室设备的基础条件下,实现了向下游客户提供数百公斤样品的目标,获得了良性反馈。
面对棘手的研发瓶颈,尤其是部分牌号的样品存在收率不高、透明性不足的问题,张衡臣同志带领团队展现出惊人的执着与坚韧。每一次实验数据的骤然波动,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块压在大家心头,却丝毫没有消磨他们昂扬的斗志。他紧盯每一次实验数据的细微变化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突破点,在精益求精、不畏困难的反复探索下,成功获得收率接近100%、具有高透明性的样品,为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。
此外,他还带领团队连续攻克和解决了多个疑难问题,为项目技术工业化的稳定筑牢了实验根基。该项技术难度颇高,属于技术创新原创成果,为企业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初心如磐,矢志不渝追梦
新材料的研发周期通常较长。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化工知识,还需要具备后期新材料加工领域的相关经验。目前,项目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,但在后期的新材料加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,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材料化工合成的研发进度。为此,张衡臣同志积极参加国内与国际会议,广泛接触各类先进设备,学习借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,为后期新材料加工工艺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参考。
他始终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,除了推动项目取得进展,在学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突破。他积极申请专利,为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护城河贡献力量。他目前已申请7项专利,并已授权1项。
同时,他顺利完成了博士后工作站的出站工作任务,达到了联合培养高校的论文成果要求,在国际著名SCI期刊ChemistrySelect(2023年影响因子2.31,JCR分区中位于Q3区,中科院分区中位于4区)上发表了英文论文1篇。此外,他还借助与高校合作的契机,撰写了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、博士后工作站科学基金共三项,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未来的稳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张衡臣博士以技术为笔,以智慧为墨,在环烯烃聚合物这一“卡脖子”技术的空白领域书写了突破的篇章。他迎难而上,打破常规,将一个个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,不仅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,更让低成本的高性能电子化学品成为现实。
主办:广东新华粤石化集团股份公司
地址: 广东省茂名市油城四路18号
邮编:525000
联系电话:0668-2245686
网站备案号: 粤ICP备18065869号